极简投研:海尔智家1)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器类公司。公司主要从事电冰箱、空调器、电冰柜、洗衣机、热水器、洗碗机、燃气灶等家电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经营,以及日日顺商业流通业务。
1)海尔生态:海尔有一个创业平台,专门孵化生态企业,在不同的细分领域,塑造不同的品牌,建立了品牌矩阵。包括做雷神电脑的雷神科技,高端厨具品牌卡萨帝,深入四五线城市的统帅牌空调。
2)全球布局:海尔出海特别早,而且不再追求以海尔品牌出海,而是不断并购海外大牌。比如2011年收购三洋电机日本和东南亚白电业务;2012年控股新西兰高端品牌斐雪派克布局澳新市场;2016年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布局北美市场;2019年收购意大利高端品牌Candy进入欧洲;至于海尔自己的品牌,则更多布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。目前,除亚太地区以外,海尔自身品牌在整个海尔中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了,而被海尔并购过来的其他品牌,在海尔的精细化运营下,营收、利润节节攀升,贡献了海尔绝大部分的营收。
目前,海尔的业务已经覆盖超160余个国家和地区,以大家电市场份额看,海尔在亚太地区市占率第一、北美第二、澳新市场第二、中东及非洲排名第三、欧洲第五,已然成为全球大家电霸主级别的存在。从出海层面讲,海尔甚至比美的更胜一筹,因为,当美的醒悟过来准备出海并购时,逛来逛去,能买的家电大牌基本都被海尔买了,最后只淘到一个日本东芝。
4)产品优势:实现“海尔、卡萨帝、统帅、美国GE Appliances、新西兰Fisher&Paykel、日本AQUA、意大利Candy”七大世界级品牌布局与全球化运营。
5)股权优势: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之间的股权关系逐渐理顺,海尔电器成为海尔智家100%的子公司,也就是说,以后没有单独上市的海尔电器了,只有A+H的海尔智家。
10)现金流充沛:类现金561亿,短期借款102亿,一年内到期非流动借款38亿,长期借款170亿。
3)子公司管理问题: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子公司和子品牌各自为战,无法共用资源,同时导致管理费用、销售费用较高。
1)海尔智家是在三大白电巨头中,最早上市、最早出海、最早全球化布局的公司,因而海尔是最具有国际视野,最了解国际运营,并总结出一套成熟打法的公司。目前海尔旗下的七大品牌中,有四个都来自于国际并购,而且在被收购后,这些公司依旧焕发勃勃生机,继续成长壮大。
2)海尔智家的生态链颇为不同。其他公司的生态链,诸如小米系、华大系、大族系、阿里巴巴系、腾讯系、微创系,都十分强调母公司这个平台,各式各样的业务都是借助母公司的资源、渠道、品牌逐步发育、成长、壮大,并另立门户,但是海尔智家却并非如此,它是收购国际上成熟的品牌、成熟的产品、成熟的渠道,收购后,弱化母公司海尔集团的品牌、产品和渠道,甚至海尔创始人居然说过“大家只有忘掉海尔,才能成就生态”,这种感觉就好比自己出人头地了,就必须和自己曾经的穷亲戚和穷朋友保持距离,否则会给自己如今的地位造成负面影响一样。
3)当然,这样的打法也是通过不断试错得出的,曾经海尔也想做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产品,但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,屡屡碰壁,所以不得已采取如上的打法,这样的打法也和依旧在打造自己品牌和产品的美的、格力完全不同。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,一方面由于海尔出海得早,所以好的投资标的已经被海尔买光了,所以美的和格力出海的时候只得依靠自己的产品,另一方面则是家电的核心技术十分稳定,产品迭代式进步,所以国产品牌相对于国外品牌不具有碾压式的比较优势,外国人还是比较信自家品牌。
4)海尔目前的问题是,业务特别没有想象力,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自己的身份依旧是电器制造商,依旧在白电这个领域里面打转转,而且白电依旧是那几样,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……在这个白电利润薄如纸的年代,没有开发出新的业务,整个海尔生态只不过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各种品牌星空体育、各种价位、各种档次的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。作为对比,美的集团的家用电器仅仅是五大板块的之一。
5)另外,海尔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品牌、产品和渠道,也注定了,一方面,管理费用、销售费用高昂,侵蚀了本就不高的毛利率,净利率在三大白电巨头中最低;另一方面,各个品牌各自为战,很难精细化运作,业务挖掘的不够深。例如,美的集团做了某办公楼的暖通业务,还顺带做了智能楼宇业务、电梯业务,由此成为了五大板块之一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,如果是海尔来做,估计做完暖通业务就拍走人了。